2月23日,科技股王者歸來,半導體指數大漲6.27%,位居兩市第一。盤面顯示,17家公司漲幅逾10%以上,板塊市值一日增長逾1722億元。
半導體今日大漲的原因是市場回暖、上市公司業績大增以及政策驅動。
先看市場因素:今日三大股指集體收漲,創業板漲幅接近3%,市場成交金額回到1萬億上方。隨著做多情緒回升,前期經過估值調整的半導體股票再次被資金追捧。
其次看業績因素:多家半導體公司2021年最新業績快報顯示業績大幅增長,說明行業基本面向好。
比如,普冉股份(688766)、恒玄科技(688608)、卓勝微(300782)、芯源微(688037)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39.96%、105.45%、99.38%、58.09%。
再看政策因素:業內認為,“東數西算”工程啟動短期利好服務器芯片、存儲芯片發展,中期利好通信芯片發展。
此外,還有觀點認為,烏東局勢升級刺激了國內半導體氣體公司股價,而半導體產業鏈大部分所需稀有氣體量依賴于中國和烏克蘭。
半導體產業鏈有哪些代表性公司?
根據產業鏈劃分,半導體上游主要為材料設備(比如光刻機、半導體設備),中游為芯片產業(包括芯片設計、制造、封裝測試)、下游為應用終端(包括消費電子、汽車等)。
北方華創(002371)是國內半導體設備龍頭,該公司旗下的等離子體刻蝕、氧化/擴散爐、退火爐、 PVD、 CVD、 ALD、清洗等設備已拿下客戶訂單。此外,該公司還在布局光伏設備、面板設備、LED設備及元器件業務。
據了解,中國在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空間巨大。數據顯示,截至2019年,國內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廠商占全球市場占有率不足3%。截至2020年,國產半導體設備銷售額不到214億元,國產化率低于18%。
相反,應用材料(AMAT)、阿斯麥(ASML)等海外企業賬目這全球半導體設備制造業一半以上市場份額。
而隨著國家大基金入股北方華創等半導體企業,市場對本土企業崛起寄予期望。
卓勝微(300782)是芯片設計領域代表性公司。
該公司優勢在于,實控人屬于行業內專業型人才,他們擁有碩士或者博士學歷背景,研發工作經驗豐富。
卓勝微所處的射頻芯片市場長期被美日等國家壟斷。截至2019年,前五大海外公司占據了七成以上市場份額,國產替代空間也很大。
目前,卓勝微正從分立器件向射頻模組跨越。截至2021年上半年,該公司的射頻模組業務實現營收0.66億元,同比增長約621倍。
中芯國際(688981)是晶圓制造領域代表性公司。
2021年,中芯國際業績繼續保持高增,為晶圓代工廠中成長最快的公司的之一。公司預計2021年實現營收54.43億美元(約344億元人民幣),同比增長39.32%;實現歸母凈利潤17.02億美元(約107.5億元人民幣),同比增長137.81%。
不過,中芯國際與行業龍頭臺積電差距依然較大。
從業績規模方面看,2021年臺積電營收超3600億元人民幣,凈利潤超1350億人民幣。臺積電的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分別是中芯國際10倍、12倍以上。
從工藝方面看,中芯國際一半以上營收由55/65nm、150nm/180nm貢獻,14/28nm占比低于20%。相反,臺積電的技術水平以及到達了5nm,未來將由3nm繼承。雙方技術差距至少相差5年以上。
從市場占有率看,截至2021年一季度,臺積電市場份額占比超50%,位居行業第一,而中芯國際只排名全球第五,落后于三星、聯電等廠商。
因股價高波動性,散戶一直將半導體股票稱作“渣男”,但隨著國產替代緊迫性提升以及政策加碼扶持,它依然是A股景氣度較高的行業之一。